我在重庆做摄影

期次:第271期    作者:BY 李牧馨   查看:78












  2015年毕业于外国语学院
现为活动策划人、专职摄影师
因为从小成绩还不错,练成了不屑二本的心性,后来玩心大了学业差了高考砸了,填志愿时除了第一志愿差五分,后面的几所学校分数线越报越高。当时也就是稀里糊涂近乎随便地选选,没打草稿,以至于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当时究竟填报了哪些学校和专业;只记得,有在南京的学校,有在北方沿海的学校,有地质专业,有编辑出版专业。没有所谓的家长意志,在我这个“过于民主”的家庭里,选的都是自己相对喜欢的。最后滑档了,在为数不多的学校中随便选了所,在其中仅有的几个专业中选了个以后用得着的,当时说不上有多喜欢。
  于是,有了后来林林总总的遭遇与经历。我是一个还算健忘的人,尤其对于一些不太美好的事,常会轻易将其抹除;但初进学校的一些经历实在是震惊到自己,以至于某些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但庆幸的是,遇到一些朋友,有过一些感动,算是慰藉,在我的认知里,好就是好,不够好就是不够好,一码归一码。
  现在所从事的和专业无关,但将来是否会涉及专业工作,未知。只是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随便之余,还是希望自己能掌握这么一门国际语言,毕竟自己是个立志闯荡江湖、行走四方的人。后来,自己辜负了自己啊,虽然一心天天向上,大学里却总没怎么好好学习。不想全怪自己,更不能全怪老师,那些优秀的老师,比如当时教我们的语言学老师周花平等,上他们的几堂课比一两年学到的东西还多,而且不全限于专业内容例如发音口语等专业技能,知识面、工作态度、生活态度等等都言传身教给我们,受益匪浅。每每回想起来,像是李子园里四月子规啼,让我对校园里的布谷鸟都有了一种温暖的回忆,校园里也因咕咕叫的它们而多了几许春意与温暖。
  四年来,最深刻的感触是,永远不要把自己所有的能量来源单单寄托在学校课堂,老师只是引路人。对于这个知识获取相当便捷的时代,走出校门,互联网是一门真正的综合性大学。学会搜索、整理、系统学习、去芜存菁等,有时比泛泛的课堂学习重要太多——甚至有一天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都缺乏那个年龄段该有的常识。说这些并非妄自尊大,我也时常嫌弃得自己骂自己,也在不断和自己的顽劣作斗争,只是觉得更多的人比自己还不争气而已。可诸位也不要泄气,毕竟还有那么多令我等瞠目结舌、赞叹膜拜的同辈人,挥扬着大旗,在他们钟爱的领域攻城掠地,所以大家伙儿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终究还是值得、并且必须期许的。再者,“学习”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永远不要忘记不要放弃学习。
  还是回到“跨界”、说说自己现在在做的事儿吧。曾几何时,“摄影”如同“文艺”这个词,也在被豆瓣网友调侃下逐步沦落成戏谑的贬义词。“摄影”之于我,其实我更喜欢说成“拍照”,因为我心里对“摄影”是有所尊重而不愿让闲杂人等随意冒名的。十分敬佩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地摄影师、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打假揭黑的新闻摄影记者、那些记录下时代变迁的摄影记录者,这些作品才有着不同于随便咔嚓一张的分量和厚度,在拍摄过程中更需要胆量、见识、智慧,甚至需要付出生命。
  上面说那么多,只是为了说明目前的我,以及很多人,只是在“拍照”罢了。至少现在或将来,能以此为生,以此去养活自己的梦想。进入这个圈子,最初只因自己贪恋过去,希望留下那些转瞬即逝的片刻,后来就希望拍得更好看点,再后来,就希望在好看之余更“有点力量”点,最高境界是能拍出被摄者的灵魂,不希望照片上只是一堆美丽的木偶。说到这,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么几件事:
  初中毕业考得不错,让老爸买了个尼康卡片机,那时候什么也不懂,高价钱买个小玩意儿,现在忆起,这是我和老爸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高中了,心情好时就拿着小相机乱拍。有次拍了几朵花,分别拍了花蕾、绽放、凋零三种状态,当时就有了一种创作的兴奋,觉得这象征着人的三种生命状态,好深刻啊!后来还挑了自己喜欢的一些照片洗出来放相册里带去给当时的美术老师看。他说了啥不记得了,只是现在回看当时的那些稚嫩的玩意儿,真感谢老师没打击我。
  大学实习,去了广州,中学时代看了几年《南方周末》、《城市画报》之类的,加上从小到大一直立志做媒体,当时记者的理想主义和情怀还在燃烧,于是联系了南方 289 艺术园里的一份实习。遗憾的是实习时间太短,很多都还没进入状态,就要宣告结束。当时跟着 3 爷、赵老师他们去采访,看到赵老师布光、拍摄、出片,对那时的我而言真是新奇的经历,对自己后来的拍摄也有些影响。
  每一个优秀摄影师身上都有太多东西值得学习,像是赵老师,像是孙郡(以工笔画结合摄影的风格而著称)、许熙正(其浓烈和怪诞的影像风格让人印象深刻)等等,让我颇为倾心。不记得开始关注大郡爷的具体时间,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还曾一度上微博只是为了刷刷他的动态。当然,比他牛的摄影师有很多,只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最渴望成为的模样,这就是所谓的执念吧。每次看他的片子,都会被那种东方古典的唯美所震慑,震慑得大气儿不敢出。许熙正则是朋友推荐,意外发现的顽童“怪叔叔”,看他的作品,才能领悟什么是捕捉灵魂的摄影。孙郡与许熙正,一个超尘脱俗,一个放浪形骸,他们这一生都十分精彩,也都是目前对我影响较大的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他的片子与自身,多数情况下是融合为一体的,喜欢摄影师肖全所说的“他们拿笔,他们唱歌跳舞,他们拍电影,而我拿相机拍照,我们都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和世界对话。”这玩意儿,和“文以载道”是一个理。
  现在梦想的完成度不足十分之一,没太多好说的。大家都还年轻,随时可以翻盘从头再来,没有哪个行业会禁锢你一生,除非你心甘情愿。退一万步说,年轻还没有家庭负担时,不正应该多尝试多体验么。当然那些步步为营、十分聪明的、那些从小就规划好自己的将来稳打稳扎兵严格执行人生计划表的,一定会获得很多世俗意义上的认可与回报,你无法否定这种人生的轨迹,偶尔还会敬佩,毕竟生活是现实的。反过来,不怕你御风而行、逍遥世外,不怕你脚踏实地、名利双收,就怕你稀里糊涂、三观不正,被生活骗了一世。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和方向,但年轻人的方向是可以随时调整的,前面还有着大好年华等着诸位。
  所以,无论身处何况,都不要放弃理想啊!
作者在邵阳市的摄影作品
作者现在重庆市的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