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琵琶》之歌:

微山湖的夕阳唱过60多年

期次:第359期    作者:●时光网   查看:333

土琵琶并不是琵琶

《铁道游击队》让土琵琶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乐器,但土琵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琵琶,而是最早在山东、江苏一带流行的柳琴的别称,它比琵琶要短小,但演奏方法技巧和结构,都酷似琵琶。但土琵琶的声音却没有琵琶那么高雅纤细,而是高亢宏大,充满乡土气息,非常能够带出故事发生地鲁南地区的地域特色。

土琵琶在《铁道游击队》1956 年电影版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政委李正第一次到刘洪的酒家,酒家里就传来隐约的土琵琶声音,像是一种暗号。岗村第一次盘查“账房先生”李正,也是土琵琶转移了他的视线。游击队第一次乔装改扮在火车上的大捷,背景音乐就先以土琵琶营造轻松气氛,紧接着用交响乐来烘托车厢打鬼子的紧张感。关键时刻,小坡还用土琵琶作为武器,砸了车窗把鬼子困在外面。

当然,《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段(以下简称《土琵琶》),把土琵琶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首电影插曲是一首“小歌”,并没有其他红色电影歌曲那么激昂磅礴。但它的影响又是极为深远的,至今很多文艺汇演或合唱比赛,这首歌依旧是热门的曲目。甚至它已经远超过《铁道游击队》电影本身的影响力,成为微山湖景区的一张音乐名片。

焦灼剧情下的神来之笔

《土琵琶》出现全片一个小时的后半段,也是全片最让人揪心的紧张环节:由于游击队炸掉了铁路桥,破坏了日军太平洋战争的物资运输,日本军队气急败坏地调动大量军队,从东、南、北三方包抄微山岛,而西面又被国民党军队把守,游击队四面受敌,生死之战一触即发。此刻,只身一人去侦查敌情的芳林嫂又音讯全无(后来才知道是被国民党军队抓走了)。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游击队员们正焦急地等待着芳林嫂的消息,这个时候,土琵琶弹拨的声音响起来——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在如此焦灼的剧情之下,毫不提防地来了这样一首轻快又提神的歌曲,的确舒缓了观众紧张的心,而对于当时游击队员们的心情,同样是一种疏解、加劲的作用,也只有用这首歌的铺排,才让队员们有一种背水一战、视死如归的豪迈,也抒发了乐观主义的大无畏精神。

这首歌之后,全片的高潮段落来了,在歌声的激励下,队员们并没有和敌人硬对硬正面交锋,而是乔装改扮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并顺利突围成功,大快人心——这个时候再来回味,原来穿插《土琵琶》这首歌,对电影结构的把控,人物斗志的激励,观众情绪的照顾,都堪为“神来之笔”啊。

词曲作者皆为大家

《土琵琶》只有短短的一分半钟,由极为抒情的男声独唱开头,后面变成男声小合唱的快节奏,“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描述了队员们在铁道线上搞技巧炸桥梁,“打得鬼子魂飞胆丧”的过程。整首歌既描写了微山湖优美的风光,又几句话就把队员们打鬼子的豪迈讲清楚,作词的功力非常深厚。

原来,《土琵琶》的作词是两位大家。一位是上海籍的著名诗人芦芒,他同时也是一位画家。芦芒在抗战时也是一位新四军战士,创作《土琵琶》时是作协上海分会的领导。芦芒在 1950 年代还写过一首同样传唱至今的《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芦芒已于 1991 年去世。

另外一位词作者何彬,本来就是一位民乐演奏家和教育家,擅长弹拨乐器,尤其在二胡领域被奉为“宗师”。他更为出名的工作是整理加工了《东方红》的歌词。1980 年代他成为著名的上海民乐团的团长。

而《铁道游击队》的配乐吕其明,则是《土琵琶》的作曲。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电影配乐家之一,是中国较早将交响乐成体系地使用在电影配乐、主题曲、插曲的作曲家。1955 年,25 岁的吕其明从北京电影制片厂(现中影集团)调到上影厂,第一部配乐的电影是谢晋的《水乡的春天》,紧接着就是《铁道游击队》。他根据自己在抗日根据地战斗和生活过的回忆,把山东地方音乐元素,与交响乐队相结合,不仅写出了《土琵琶》这样的传世之作,还让整个《铁道游击队》的配乐,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多年后,他还写出了交响诗《铁道游击队》。

吕其明的电影配乐出了很多经典,他为电影《红日》谱曲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嫦娥一号”带到太空的 30 首经典歌曲的第一首。为《城南旧事》的配乐为他赢得了金鸡奖。另外,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至今仍被很多大型的国家级活动使用。

《土琵琶》是一首男声领唱的小合唱,当年电影拍摄临近尾声,歌曲已经写好,但演唱者却一直没找到。导演赵明找到上海歌剧院和上海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的歌唱演员,到录音棚录制这首歌曲。当时只有 20 岁的上海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学员陈景熹成为领唱。这些歌唱演员都有美声唱法功底,但根据影片需要,他们却唱得很大众化,甚至“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的“动”字,也被他们处理成四声,让这首歌一下子变得风趣起来。陈景熹后来成为上海歌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

《土琵琶》唱响60余年

1985 年上影厂电视剧版《铁道游击队》,片头曲是张鸿西作词,吕其明谱曲的《微山湖》,描写的是微山湖现在清丽的风光,以及对铁道游击队的追忆怀念,歌曲依然有着山东地方音乐的特色,比如使用了“俺铁道游击队”。这首歌由上海歌舞剧院著名歌唱家陈海燕演唱,当时大部分上海出产的电视剧主题曲都是由她演唱的。

虽然《微山湖》没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那么经典,但也传唱一时,有很多歌唱家,尤其是民族唱法歌唱家,都翻唱过这首歌。

2005 年山东版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作曲家郭建勇将《土琵琶》的音乐做了大胆的再创造,片头曲只保留了女声吟唱的《土琵琶》的主旋律。而片尾曲依然用的是《土琵琶》,只不过变成了男女声,由山东著名歌唱家吴侃和孟琳演唱,这个男女声的版本显得相当新颖。

2015 年山东版《飞虎队》,用了男声合唱《土琵琶》来做片头曲,而且更有大胆的尝试,那就是把以前歌曲前面舒缓的部分,加快了节奏,“爬上飞快的火车”之后那些以前快速的部分,反而唱得抒情了,加上大量弦乐的垫底,听觉效果更加“当下”。

2016 年成龙版《铁道飞虎》,则用《土琵琶》来作为宣传曲,由成龙、黄子韬、王凯、王大陆等演唱。这首歌有了更多的时代气息,加入了打击乐配器的节奏感更强,也更风趣幽默,符合该片喜剧战争片的特色。宣传曲 MV 最后一段,山东人黄子韬还把歌唱走了音,成龙大哥扑上去纠正。成龙大哥啊,你可真是红色电影歌曲老司机!

即将上映的 2021 年张涵予、范伟版《铁道英雄》,请来了“天王”刘德华演唱片尾主题曲《又弹起心爱的土琵琶》。歌曲主歌部分对《土琵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副歌则沿用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经典旋律。刘德华用温暖治愈的歌声,以讲故事的舒缓节奏深情献唱,为这首经典之作又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韵味。

《铁道游击队》原著诞生背后

——“这就是一部现代火车版《水浒传》”

1954 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署名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风靡全国,书中游击队员扒火车炸桥梁打鬼子的情节,江湖好汉的英雄豪迈跃然纸上,引人入胜。很多人说,“这就是现代版的梁山好汉啊!”巧的是,《铁道游击队》的小说作者知侠,当初在设立人物和故事架构的时候,就是参考了《水浒传》的,更巧的是,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齐鲁大地上。

知侠本名叫刘知侠,河南人,抗战爆发后,他去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之后来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在一次全山东省的战斗英模大会上,他听到了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英模会后,他的章回体小说《铁道队》在《山东文化》上连载,引发热烈反响。

后来游击队写信邀请他去体验生活。于是,他两次穿越了封锁线,跑到铁道游击队的大本营,也就是枣庄、临城和微山湖一带同队员们一起生活和战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还成为了游击队荣誉队员。后来抗战胜利,解放战争爆发,刘知侠只好放弃《铁道游击队》写作,创作了大量淮海战役的报告文学作品。

全国解放后,1952 年,刘知侠开始重新动笔写作《铁道游击队》,为了有更鲜活的描写,他还回到了鲁南再次寻访当年游击队的踪迹。在小说末尾的《铁道游击队创作过程》一文中,刘知侠说自己是把《 水浒传》整个剖析了一遍,用中国民族文学的特色来刻画人物。同时,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高潮,也就是每一章都是一篇有起承转合的故事,但又线索分明。书中那些人物,刘洪、王强、李正、芳林嫂等,都是那么鲜活立体,成为了全国读者的偶像。

在人物塑造方面,《铁道游击队》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比如大队长刘洪,是集两任大队长洪振海和刘金山于一身。洪振海是鲁南铁道大队,也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首任大队长,有一身飞登火车的本身,被称为“飞毛腿”。1941 年 12 月,洪振海在突围中牺牲,年仅 32 岁。他的继任者是刘金山,正是刘金山击毙了书中日军特务队长岗村的原型高岗。刘金山和刘知侠关系亲近,曾经亲手送给刘知侠一把缴获的驳壳枪。

而政委李正这个角色,则参考了 1942 年的首任政委杜季伟,以及他的继任者张洪义的形象。正是张洪义和洪振海的联名写信邀请,刘知侠才有机会和队员们一起战斗。

书中王强的原型则是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志胜,小说的第一章就是由王强深夜会面刘洪谈敌情开始的。王志胜还和队员们一道,在抗战期间掩护过刘少奇、陈毅等人往返延安。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书中唯一的女性主要角色——寡妇芳林嫂,参考的是时大嫂、刘桂清、尹大嫂三位抗日妇女的代表。1979 年,刘知侠还专门写了一篇叫《芳林嫂》的中篇小说。而其他小说中的游击队员,也都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

《铁道游击队》问世 60 多年经久不衰,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还有连环画、儿童文学和多个节编本、缩写本等。当然,《铁道游击队》是中国红色影视的大 IP,60 多年来一直有各种版本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