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花生

期次:第374期    作者:王琛  ●文学院   查看:51

这些日子,每当傍晚的时候,爷爷就搬个小木凳到门口,缓缓地坐下慢慢地倚靠在门前,他会问我,天气预报讲到什么时候下雨了吗?再不下雨,我的花生要发芽就可惜了。我回答道,近一个月都无雨,要么太阳要么阴天。

这是一个异常干旱的夏天。太阳燃烧,土地龟裂,平溪江的水渐渐干枯,每个人都显得有点急躁难耐,赤脚走在 40 摄氏度田间的老农,手提着的竹筐没有一根玉米是饱满的。爷爷很着急,他早早在 3 月份就回高沙老家播下了花生种子,那是一块刚刚开荒的土地,又黑又宽,是适合种花生的好土壤。眼看着到了丰收的季节,爷爷一直在张望,等待着下雨的指令,好收获花生的果实。因为花生是生长在土壤里,要有一场大雨将土地打湿,地里湿了就松了,花生就容易拔出来,也不易脱落。可惜日日艳阳高照,大家都劝说爷爷,算了,今年的花生不摘了,老人家年纪大怕挨不住高温,会中暑晕倒的。爷爷是一辈子的庄稼人,听不得这种劝,说什么也不肯把花生烂在地里,拗着脾气戴着草帽回乡下了。

清晨 5 点,天色渐白,万物复苏,太阳透过淡淡的雾气,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爷爷早已在花生地里,拿着镰刀割花生藤。待花生藤割完后,他便扛着锄头小心翼翼地挖着花生。长长的木杆磨得光光的,锄头上沾满了泥土,但锄头的刃还亮亮地闪着光儿。大家担心爷爷的身体,也早早地从洞口赶来帮忙一起扯花生。我没扯过花生,只得学着大人的模样,用力拔花生藤。可似乎花生藤在与我作对,硬由我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于是,我就在旁边收捡已经割好的花生藤,把它们一缕缕装好,这样就方便搬回家。2 亩花生地,在大家的齐心协作下,赶在火伞高张之前终于全部扯完。

割完花生藤,装好花生蔸,剩下的工夫就是摘花生。别看天没下雨,可是每株花生蔸上面都有大小不一的几十颗花生呢。花生蔸铺满整个院子,二话不多说,大家草草吃完早饭又开始摘起来。一开始,我先摘了几颗,不知是我的方法不对,还是花生长得太牢了,总是有几颗花生摘不下来,要费很大劲才勉勉强强把花生拔下来。就这样,才摘了几株我就筋疲力尽手发麻。这时奶奶拿起一株花生,一边笑着对我说:“你太慢了吧!摘花生要讲究方法,你看。”于是奶奶熟练的摘起花生来,“花生有个茎连着的,你摘花生时不要顺着茎拉,要反着撕,还有你抓花生要抓在花生的头上,这样就轻松多了!”我看奶奶的手灵活的一拨一拨,一株花生马上摘光了。

我看着院子里所有人都在帮忙摘花生,边摘边聊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我突然明白,爷爷每年都不辞辛苦种下花生的原因。花生廉价,亲情无价。每个人每个家庭平日里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机会聚拢在一起。就算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机,交流的比较少。唯独每年摘花生大家伙都放下手机,放下所有的一切来帮忙。摘花生不仅仅是收获秋天的果实,更是爷爷希望大家聚在一起的团圆日子。我们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挤掉看望父母的时间;我们又以工作忙为由,而不愿意坐下来听父母说话。当孤寂的他们,对我们的要求,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时,我们何以忍心逃离他们昏浊的目光。其实,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我们帮着父母炒个小菜、洗刷碗筷、整理屋子、摘摘菜、聊天时不做“低头族”魂不守舍……这些细节就足以让父母宽慰良多。而年轻人陪父母唠唠嗑、与爸妈多吃几顿饭,听听长辈的甜蜜与忧伤、聊聊自己的欢喜与惆怅,愁肠百结也能就此化开。家,也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出发与归宿的支点。

尽管爷爷已经老去,但是每年春天他还是会播下花生的种子,那是他心里期盼的日子,那是他埋下思念的种子。当花生成熟时,就是爷爷奶奶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时,他们最想念的人们都回来了。

摘花生,这个我们家的传统节日。

没了鞭炮,但是还有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