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坡园

    《来来往往》  摄:吴林号“彩虹在不远天边坠落,城市的光景依然洒脱,树上的叶子漂泊的河。”——金晓文(《踏上飞驰的列车》)

  • 写在中国对日本比赛之后

    2022 年世界杯预选赛正在紧张进行中。在亚洲区的比赛当中,中国两场皆负,一球未进,很多人难以接受,然而,这就是中国足球实力的真实写照。其实很多喜欢体育的朋友都不知道,我们在 23岁以下的青年亚洲杯中最近四届只赢了一场球。其他 21、19、17 以下青少年级别的比赛当中,我们甚至想进入决赛圈都非常困难了。每当中国输球的时候,各种段子,谩骂不绝于耳,作为一个老球迷,很想去和那些不关注足球的朋友说些什么,但我知道,成绩不好的时候说再多也是枉然。尽管我也极度不看好中国足球短时间内有大的提升,但我仍然尽力会在这里解释一些关于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差的原因,希望中国足球越来越好。Q1: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差,有多差?目前中国足球在国际足联的排名是 71,亚洲排名第九。其实这基本反应了中国足球的实力,但中国队会经常输给一些小国,导致被口诛笔伐。尤其是 13 年 1:5 输泰国,仍是中国足球不可抹去的耻辱。那为什么输球的总是我们?我引用原央视解说刘建宏在 11 年中国输给伊拉克无缘 14 年世界杯后的五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踢球吗?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你会支持你班上的孩子们成立一个小球队去踢球吗?如果你是一个校长,你的学校里面有足球队吗?如果你是一个市长,你知道你的城市里有多少足球场吗?如果你是一个房地产商人,你是不是只知道盖楼而不知道给这个小区留下一片足球场?这五个很刺痛球迷心灵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我们没有足球基础。我们的注册球员只有三四万人,日本将近 100 万,韩国也有将近 30 万,德国有近 300 万。我们从来不是在 14亿人口里选 11 个踢球的,是只能从这三四万人中挑选。而这几年我们越踢越费劲的越南泰国,甚至被段子调侃连命都不知道有没有的伊拉克与叙利亚足球队,他们国家的足球人口也是远高于中国,并且,他们的球员也并不是生活在战火之中,这些国家的小孩非常热爱足球,一旦有机会成为职业球员就可以出国踢球,拿高额的薪水,改变贫困的命运,即使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他们也远比我们的一般球员更加执迷于足球。我们就说说近邻日本,你有机会的话,不妨去东京南边的多摩川河边散散步,你可以看到,从多摩川入海口往上游 50 公里,河床上修建了数不清的运动场地,以足球场、橄榄球场和棒球场为主,还有高尔夫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甚至马术练习场。50 公里乘以 2——用非常简单的数学知识,就能算出在大约 100 公里的狭长地带上,能够修建多少体育场。东京的确寸土寸金,但多摩川距市中心最近的地方也不过 8、9 公里,河床以及两岸大规模用作体育场馆,弥补了东京市内体育场馆的不足,这就是推行全民体育的投入规模。与之对应的是,周末的时候,多摩川旁边的足球场上,活跃着孩子们的身影,不管春夏秋冬,总有孩子们在踢球,这些就是日本足球人口与足球基础的缩影。Q2:为什么我们奥运能拿这么多金牌,其他项目也没这么多人参与,足球就不行?这里说一个数据:全球体育产业营收占比,足球占 43%,其次是橄榄球 13%,棒球 12%。再往下是赛车,篮球,冰球,网球,高尔夫……发现什么了吗?这些项目都是中国还“玩不转”的,而中国奥运上的优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射击等等,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全世界商业化,职业化极低。有人平常会去看一场乒超联赛吗?乒超联赛的转播权会有人买吗?这些金牌项目全世界的运动员都只有几百人,中国还占了一多半,国外很多还是大学老师或者学生的选拔,中国的运动员则是起步于举国体制的保护下。如此大的优势,拿金牌的难度远远降低了。而足球的竞争赛道可能比高考还激烈——联合国有 193 个成员国,而参加 2022 年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家或地区超过了 220 个,比如中国和英国就都有四个地区参加,还有很多没有行政主权的国家或地区也在参赛。足球作为全世界推广得最好、普及性最高的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认真地对待,想要在足球上出成绩,是不可能的。Q3:为什么女足成绩好,能拿世界杯亚军,男足却世界杯都进不去?虽然同样是足球项目,但男足和女足的竞争环境必然不是一个等级的。其实不光是足球,全世界所有体育项目,除了网球女子运动员能几乎和男子运动员达到同级别收入和关注度,其他项目也都是男子普及度远高于女子。回到中国,也不光是足球男子不如女子,篮球、排球、网球、高尔夫甚至乒乓球,中国男子取得的成绩也不如女子。这是 88年奥运会我们兵败汉城后国家的金牌战略所决定的:也就是所谓大力发展冷门项目、女子项目、技巧项目、身体对抗少的项目,用田忌赛马的方式来争取更多金牌。结果证明,我们现在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金牌大国,但资源的倾斜也让我们在世界主流项目的竞争上越走越远。回到女足——女足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拿到奥运会和世界杯亚军,是中国足球目前所取得的最好成绩,“铿锵玫瑰”因此得名。但那个时候多少也是占了全世界没发展女足的便宜,99 年我们拿到世界杯亚军,但其实当时全世界职业女足球队都不到 20 支,即使是现在能稳定派出女足国家队的国家也不到 100 支。我也可以打包票,即使你是铁杆球迷,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你也很难说得出最近三届女足世界杯(FIFA Women's World Cup)中国女足所获得的成绩。在全世界女足慢慢开展后,中国女足的竞争力和男足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要知道,女子体育的竞争是没有伊斯兰国家的参与的,等于亚洲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实力强劲的西亚军团,难度少了一半,女足世界杯亚洲有五个出线名额,少了西亚球队,如果男足是这样的竞争环境,男足是不是也出线不那么困难呢?而中国女足 11 年也没能打进世界杯。其实中国女足平常少有人关注,包括其他奥运金牌项目,他们大多时候只是键盘侠用来 Diss 男足的工具罢了。Q4:既然足球水平这么差,为什么收入这么高?他们不配拿这么多钱 !因为足球是职业化商业化最好的选择,这是市场的选择,足球世界每年的营收相当于全世界 GDP排在第 16 位。可见足球每年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世界最火热的项目里全国顶尖的几百名或者几十名人才,拿高额薪水,这还觉得奇怪吗?他们赚的钱都是市场给的,并不是国家拨款,反而他们赚的很多钱要反哺体育总局,用来养活中国的金牌项目。中国的金牌项目没有国家的豢养,运动员将变得吃饭都困难,但足球如果完全市场化,他们拿的可能更多。在这种参与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下,我国男足能够排在 71 名,中超联赛能够盈利,并且利润还可以补贴其他“入不敷出”的项目,客观地说,男足运动员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另外足球的广告效应是任何体育项目都无法比拟的,比如甲 A 时代让“申花”“全兴”“国安”这些名字家喻户晓。到了中超时代“恒大”借助足球成为房地产的头部品牌。而恒大曾经买下一支女排球队,也拿到了全国冠军,但根本没有任何水花。但有一说一,国足的待遇和水平确实不匹配,可是现在的娱乐圈不也如此吗?没有代表作品、没有突出演技的艺人补交的税款都有 3 个亿。足球运动员每天是在训练,需要在 35℃以上的酷热下踢比赛,付出的努力再怎么说也要远高于娱乐圈的艺人,但收入仍无法和他们相比。尽管这很不公平,但市场决定了一切,商人会把钱投给那些给他们带来回报的项目。Q5: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搞足球,不搞不就行了吗?前面说过中国男足目前排名世界 71,其实和中国人均 GDP 排名差不多。而亚洲范围我们排名第九,人均 GDP 去年除去港澳台地区我们排名亚洲第 14。是不是这么比较,中国足球就不算太差了,这还是全国仅仅只有几万名注册球员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而中国差的何止是足球,我们的电影发展超过百年,新千年后再进奥斯卡仍然何其困难(赵婷拍的那部不算),男足起码还在新千年后进过一次世界杯;中国科技既领先又落后,芯片现在还被卡脖子;数学物理化学作为高考项目,到现在再拿诺贝尔奖仍需努力……当然,你可以说这些类比不恰当,奖项有很多掺杂了政治因素,但要说的道理就是,不是我们不好就要放弃他,就像学习成绩不好,就更应该努力赶上去而不是自暴自弃,即使学习不好,他就没有高考的资格了吗?Q6:他们努力了吗,为什么不学习女排的拼搏精神?我相信他们努力了,因为出成绩的话,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收入名声所提升的不是一星半点,踢不过就是踢不过,不是努力可以解决的。你让巴西的乒乓球跳水运动员拼命努力就能赢中国吗?还有很多人说不如让死刑犯去踢,踢好了免除死刑,这就是最无聊的网络段子,拿让死刑犯去高考,他能考上清华北大吗?让他们研究芯片,能出成果吗?拼搏精神在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是有用的,精神力量,肾上腺素的分泌会让一些接近的比赛赢下来,但实力差距巨大的情况下,只谈努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说了很多很多,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中国足球的位置和现状。不是替男足洗白,中国足球的水平的确越来越差,但这是我们每一个的责任,这是我们选择赛道后的结果。你对一件事付出了多少,他就会回报你多少。希望未来在校园里,特别是中小学校看到越来越多踢球的孩子,那一天的到来,就是中国足球出头之日!

  • 美文推薦

    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克莱德曼完全符合“高质量人类”这个词,但我们不会以戏谑的眼光去看待,即使回过头来看,他的作品并非古典范畴,亦非出类拔萃,但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揭晓了中国上世纪末轻音乐的盛行年代。时代造就了他,他也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下文所言,在那个音乐鉴赏水平即将再次萌苏的时候,很多人唯一见过的“大型键盘乐器”,是音乐课上的脚风琴,因而不难理解克莱德曼及其简单而动听的作品在中国的“家喻户晓”,如果公共场合有人在弹他曲子时,会有很多人静静围观,然后假如接着曲高和寡地弹贝多芬,大家就都会默默离去。音乐,不光是艰深和复杂的,很多情况下,更易被接收和共鸣的,就是好音乐,能由此讲更多的苗子引入音乐事业中来,就是好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克莱德曼完全配得上“老师”一词。

  • 在没有互联网的30年前
    克莱德曼怎么成了“中国顶流钢琴家”

    你或许对德彪西的《月光》并不熟悉,但你一定听过《星空》;你或许无缘欣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但一定能随口哼出《梦中的婚礼》。在过去的三十五年岁月中,来自浪漫之都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成为了至少三代人的共同记忆。脱离了那些从学校广播、酒店大堂、自助服务,还有正在作业的洒水车喇叭中传出的熟悉又老套的旋律,如果你是个年轻人,最多只会觉得金发碧眼的他有几分似曾相识。然而,当你在父辈面前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们的面庞却会浮现出激动的神情。在物质、精神和信息三重匮乏的 80/90 年代,这位全球公认的“钢琴王子”,克服了语言文化的隔阂,让自己的音乐飘入千家万户,成为了无数中国人的音乐偶像。这个故事,还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11957 年,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于巴黎郊区小镇罗曼威鲁,本名菲利浦·罗贝路易·帕杰斯。在身为钢琴教师的父亲的熏陶下,他除了爆表的萌值以外,还表现出了较强的音乐天赋。16 岁时,以第一名成绩从法国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的帕杰斯,进行了一次艰难的人生选择。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将对肖邦的爱藏在心底,转而走上了一条更加“现实”的音乐之路。毕竟,想在古典音乐界拥有一席之地,除了信念,还需要财力和环境的支持,而这些都是出身普通的他所无法拥有的。在通过宴会、酒吧演出赚取生活费的过程中,帕杰斯也引起了达芬唱片的两位合伙人——森纳维尔和杜桑的注意。这家刚刚成立不久的音乐公司,急需一位新锐演奏者来挑起大梁。而帕杰斯不论外形、技艺,还是最“重要”的工资要求,都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仿佛一件上帝赐予的礼物。两位“伯乐”不仅仅是音乐制作人,他们都有过电视台工作经验,谙熟传播学原理。这位青年才俊的一夜成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营销奇迹。比如,他们给帕杰斯起了更有国际范的艺名,也就是日后我们所熟悉的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man)。他们聘请专业形体师和服装师,为其打造独一无二的人设。在完成克莱德曼的成名曲——《水边的阿狄丽娜》完成后,这对导师并没有选择电台推广。他们信心满满地将其免费送给当时一部热剧充当插曲,连曲名都没有公布。结果一集刚刚播完不久,电视台的号码就被疯狂的观众打爆,全巴黎都要求能够再听到“昨晚电视上的音乐”。觉得时机成熟的达芬公司,很快推出了同名专辑。浪漫唯美的曲风,克莱德曼让人过目不忘的迷人形象,让这张唱片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不得不数次再版。在接下来的 9 年中,趁热打铁的达芬唱片为克莱德曼一口气制作了 18 张个人专辑,在 38 个国家的总销量破亿,创造了轻音乐史上至今也无法打破的记录。在这股热潮下,国营天津音像公司于 1986 年将“钢琴王子”正式引入国内。属于当时每一个中国人的音乐新世界,也就此开启。 2尽管克莱德曼近半个世纪所取得的艺术和商业成就,大部分都跟中国有关,但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在被中国听众熟知前,他就已经彻底征服了高度成熟的欧美音乐市场。克莱德曼的无比辉煌的中国时代,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相对特殊的国情,将其赖以成功的演奏风格和商业模式无限放大的结果。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80 年代初国内的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更是无限趋近于零。而当克莱德曼的卡带第一次被人按下播放键之后,过去晦涩难懂、深奥至极,甚至属于政治批判对象的钢琴曲,竟瞬间变成了明澈动人的一泓清水,缓慢的流入人们的心田,泛起无限涟漪……说得更简单粗暴一点——如果两元店门口的破喇叭里面传出了一些悦耳的声音,那一定是因为老板播放了克莱德曼的曲子。就风格来看,克莱德曼大部分作品的长度均控制在四分钟左右。主题明确,情绪直接。音和规则没有复杂的变化,基本都是舒缓的四三拍圆舞曲结构。从整体形式上来说,所谓的“克莱德曼钢琴曲”,只是以钢琴为主角的轻音乐。他的演奏效果高度依赖弦乐,乃至电声乐器的伴奏,明显属于追求快速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然而,即便是“哆来咪”都唱不全的听众,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绪:《给母亲的信》,总让身在外地的人因为思想之情而湿润双眼;《童年的回忆》前奏响起,便让人看到了岁月的无情;《水边的阿狄丽娜》中琶音的清扬婉转,仿佛与恋人一道置身于爱的海洋;《秋日私语》,又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与家人一起漫步枫林的幸福时光……克莱德曼就是用自己并不“纯正”的钢琴曲,征服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广大听众。流行,是基于当下娱乐诉求、社会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之上的群体审美倾向。如果说克莱德曼在西方世界的成名,是因为当时被舞曲风统治的欧美流行乐坛需要一股清新的空气。那么他在神州大地上所获得的认可,则是刚刚经历国门打开,如饥似渴般寻找精神食粮的父辈们的必然选择。 3《命运》在国内奏响的 1986 年,电唱机和收录机已经走进了城镇家庭,这部作品也几乎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装机软件”。进入 90 年代之后,随着随身听、CD 机的迅速普及,克莱德曼的音乐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强的便携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1992 年 3 月 29 日晚,在 11 亿人的翘首期盼下,克莱德曼终于来到了中国,举办了名为《东方情调》的个人演奏会,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随后录播了现场实况,其收视率超过了当年的春晚整整七个百分点。在两个多小时中,克莱德曼接连演奏了 25 首作品。其中既有个人代表作品的原音重现,也有让人惊喜连连的中国流行与传统音乐改编。音乐会临近结束前,《太阳红》的经典旋律响彻首都体育馆上空,现场的气氛到达最高潮。克莱德曼的首次来华,不仅让国内承办方第一次接触到了国际化的演出合同,全程拉满的演出效果,也让久旱逢甘霖的观众们大饱眼福——人们终于亲眼见证了他的精湛技艺和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从被动聆听,到主动欣赏的过程中,总有人的脑海中会萌发探究事物内核的欲望。在这场视听震撼之后,万千中国人心中响起了同一个声音——“我想学钢琴!” 4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当时“劝导”孩子学习钢琴的套路,通常都是这样的:放(弹)一段《致爱丽丝》或者《梦中的婚礼》,然后问道:“好不好听?”“那么想不想学?”对于入门者而言,克莱德曼钢琴曲不仅仅能够激发兴趣,它悦耳动听,容易上手的特性,还能通过持续不断的正反馈,缓解钢琴训练过程中的枯燥和挫败感。纵然克莱德曼在作品中也不乏炫技成分,比如《童年的回忆》第二段快速下行琶音,《星空》过门中八度颤音,但整体来说难度不算太大,五级水准就能基本驾驭。即便是入门者,也能弹出至少“感动自己”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得以在初、中级练习和考试曲目中长期霸榜。钢琴学习热所催生出的“硬件”刚需,还挽救了当时濒临绝境的国产钢琴制造业。1994 年,北京钢琴厂在改制为星海集团之后起死回生,日夜赶工也无法满足雪片般的订单需求。彼时的南方大地,更是涌现出了许多不知名的新厂家。有的奸商改用 18 磅铁锤 3 锤定音,让大量“流水线次品”流向了市场。还有的企业主,拿克莱德曼的石膏像代替了关二爷,放在神龛中每日供奉以求财源广进,用各种无下限的无厘头提前诠释了“非蠢即坏”的含义。也有的品牌恪守底线,逐渐成长为了国货精品。抛开了那些或让人热泪盈眶,或让人啼笑皆非的历史片段,严格而言,克莱德曼其实并不属于中国古典音乐领域,应该归入流行音乐的研究范畴。然而,谁也无法否定他在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所贡献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国内接受过的近百次专访中,他从未表露过类似的意愿,但在客观上,这位大师成功启发了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以及整个社会对音乐生活的向往。 5在中国音乐教育基本普及,听众审美能力逐步提高的今天,长期享受中国人“零差评”的钢琴王子,却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交网络时代,成为了争议人物。在学院派看来,克莱德曼曲目中的古典元素,实际上只是“彩蛋”般的存在,他并没有普及古典乐,连通俗化的改编都算不上。在刷出一堆亮眼的销量和票房数据的同时,克莱德曼一生并未获得过多少有分量的音乐奖项。就连“钢琴王子”的称号,也源于美国第一夫人南茜·里根当年随口的一句客套话。再加上学术界的集体Diss——诸如“难度偏低”、“结构简单”、“缺乏变化”、“乏味油腻”等等差评,也随之让不少人主动关闭了美丽的童年滤镜,纷纷加入了质疑者的行列。在互联网的放大和扭曲之下,德艺双馨的他,也时常被负面事件包围——他代言的钢琴,一度被人怀疑是“假洋品牌”。近十年来,克莱德曼频繁来华演出,但却不见98 年黄果树瀑布露天音乐会的震撼盛况。有时在楼盘发售、企业年会的舞台上,也能发现他的身影。在这些规格不高的演出中,伴随昔日偶像的常常是错误百出的弦乐四重奏,经常盖过主奏声的伴奏带,简陋的灯光和粗制滥造的 PPT 舞台背景……一幕幕不忍直视的画面,让无数人直呼“毁童年”。或许,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真的过去了。 打着米其林招牌的炸鸡店、欧美古典届的刀郎、精通“财富密码”的洋倒爷……曾经迷倒亿万国人的钢琴王子,就这样被贴上了各种网暴标签。对此,克莱德曼从未反击,甚至没有半句辩驳。他只是默默守护着自己的事业,同自己全球各地的粉丝们亲密互动。或许,他就是当年教会你九九乘法表的那位启蒙导师。多年之后,当你拿着高数课本站在他的面前,没等开口,他已经尴尬地摇头:“对不起,我教不了现在的你了。”通过巨人的肩膀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的我们,低头回看那些曾经的启蒙者,可能也会发现他们的水平其实并不算顶尖。有人在为自身成长感到骄傲的同时,并不会忘记对恩师的爱与感谢。而有的人则动辄嘲讽鄙视,恨不得赶快与其彻底划清界线,才能彰显卓尔不凡的自我价值。在克莱德曼 16 岁黯然离开巴黎音乐学院的时候,他默默地对自己说道:“或许,我已经没有机会到达理想的高度,但我可以用自己的音乐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奔向更远的地方。”今天,无论钢琴王子昔日的流量们如何看待自己,已经布满岁月痕迹的面庞,依然会闪现出那标志性的微笑——因为这位年近古稀的这位老人知道,他一生所致力的事业,已经接近完成。

  • 音画推荐

    1950 他们正年轻宋坤儒“他们讲述最多的是‘战友’,这是人与人珍贵的情谊。你却基本听不到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是在保家而杀敌,这和现在喊打喊杀的为了‘杀敌’而‘保家’是截然不同的。 经历过战争的人,是反对战争的,但他们不会投降。而渴望战争的人,要么他觉得战火不会烧到他身上,要么他就是第一个投降的那种人。“公共卫生史[ 美 ] 乔治·罗森“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卫生观,到中世纪的瘟疫与隔离,再到现代的卫生改革运动,跨越千年、细密广阔、通俗易懂地展现了公共卫生的历史、曲折与进步,更瞭望了未来。书中指出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以及不同的政治哲学对公共卫生发展的深刻影响,这正是公共卫生除了科学技术本身能够发展至今的关键原因。”飞狗崔健“黑暗降下来,仍有帽子上的红星顶着。从前他引领时代的浪头,现在他在时代的列车后面艰难推搡,希望它往既定的轨道开去。虽说是老而弥坚,但还是肉耳可闻地显出老态了,固守着某种风格不肯撒手,这是老炮儿的倔强。延续了快四十年的启蒙还没结束,听众们捂住耳朵,齐声说这么直白的歌词,这是我能听的吗。“花之灵Skrollcat Studio“虽然不太好玩,本作最大的卖点,无疑是类似于吉卜力工作室的手绘风格。蓝天白云、碧水清波都被以干净简洁的平涂画面表现了出来,明亮鲜艳的色调,辅以细腻柔和的笔触,成功营造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温暖的美丽世界。而当玩家在场景中漫步时,钢琴独奏与管弦乐结合的配乐,又使人感到十分宁静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