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师恩

    (1994 级中文系校友,考德上教育集团董事长,邵阳学院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邵阳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全国公考联盟高级顾问)前几天,看见原写作课老师曾方荣书记的未接电话,马上回拨过去,就听见曾老师非常亲切的声音——“亚东啊,刚刚与你的班主任王珊老师在聊天,想到了你。一切还好吗?”瞬间,往事如潮,历历在目。27 年前,王珊老师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就成为了我的大学班主任。第一次见王珊老师是在男生宿舍,明眸善睐,娉婷婀娜,长发飘飘。看一眼,就为王珊老师的出尘脱俗而“沦陷”了。立马邀请老师围着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谈理想,谈经历,谈未来。我一不小心便入了王珊老师的法眼,再也挥之不去。当了班长以后,在王珊老师的信任与鼓励下,为班级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杯。三年,王珊老师对我因势利导,我成为了她最信任的好学生,她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女神,我们良师益友的关系已经牢不可破。后来,我进了机关工作。后来,我又辞职下海。王珊老师离开了母校,去了北京。无论何时,我们通电话,王珊老师银铃般的笑声就会脆脆地响起:“亚东啊,我对你是绝对的信任,无论你做什么,我都很放心的,加油!”后来,王珊老师将大学毕业的女儿送到我身边学习,将侄女也送到了我身边学习,将 身边朋友的小儿依然送到了我身边学习 ...... 信任,依然无边无际。思念,依然无处不在。与曾方荣老师的结缘,便是在写作课堂。清瘦、戴一副眼镜、满腹经纶、温文尔雅、春风化雨,便是曾老师留给我的标签。大前年,我翻到了一张我与曾老师的合影照片,在大一去韶山采风的火车上,两个清瘦的人,两副黑框眼镜,四目碰撞燃烧的激情,手里捧着的一本书,定格成我们师生交流珍贵的瞬间。我将旧照发给曾老师的时候,激动留言:“曾老师,曾记否,师生亲密无间的交流?”信息被秒回:“亚东啊,还有这么珍贵的照片啊?太激动了!”年轻不再的老师,依然流露年轻无遮无拦的激情。后来,我回母校的时候去了曾老师办公室。二十多年前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像一张网,把情感的回忆慢慢地聚拢,又慢慢地溢满心间。8 月 24 日,敬重的程凯华恩师又给我发信息了:“亚东,好久没有联系了,甚念!你的工作一定很忙,切望保重身体! ......”其实,上一次我们师生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 7 月 1 日。一个多月没有联系,恩师对我的牵挂就又如期而至了。恩师 80 多了,与我通电话的时候,依然那么温情、深情、激情:“亚东,接到你的电话我太高兴了,很想很想你啊!你还好吗?”我就静静地听着,享受着来自恩师的关心与关怀,脑海中浮现一句话:“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风流儒雅亦吾师”。大学学习期间,凯华教授给我的的印象是:衣着整洁朴素端庄,谈吐文雅而不俗,待人谦和而不亢,治学严谨而不苟。言谈举止,文质彬彬。然而,在课堂上,凯华教授讲学,却表现出一种别样的气度: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朝气。他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有时轻言细语,淅淅如春雨,有时慷慨激昂,滔滔如激流,讲到激动处,竟将拳头擂在讲台上“咚咚”作响,让人“惊心动魄”。每次去“德雅园”拜访凯华教授和向姨的时候,凯华教授和向姨都会非常激动地与我热烈拥抱。熟悉的书香味道,熟悉的家的味道,熟悉的亲人的味道,扑面而来。舒适、舒服、舒心!目前,我办公桌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本《程凯华先生诗词名联影像选集》,时时翻起,时时品读恩师的风华正茂、满腹经纶、赤胆忠心、琴瑟合鸣,时时便想念大学的师生情谊。桂花飘香,又是一年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撷取大学期间与三个老师的交往点滴,向母校及母校所有老师致以亲切思念并崇高敬意。编辑整理:何瑜 李纯 余晓冬

  • 感念师恩 感恩母校

    (2005 级护理系校友,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士,2020 年湖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荣获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优秀护士、湖北省“最美逆行者”、黄冈市荣誉市民、湖南好人、全国最美抗疫家庭等荣誉称号。)“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正如歌曲《凤凰花开的路口》中唱的,阔别母校——邵阳学院这个港口十二载,时间没有拉开我和母校的距离,反而,我对母校的那份爱更浓郁、更深沉……母校就像人生的灯塔,永远伴随我成长,指引我向着医学事业的梦想启航!记忆不断地在脑海里回放……校园宽畅的道路、明亮的教室、幽香的桂花、精致的园林小景,教室里同学们正求知若渴,在知识海洋徜徉……正是因为母校博大的胸怀和务实的学风,培养出一代代勤奋踏实、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国家、人民、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邵院人!我作为邵院人也倍感荣幸和骄傲!2020 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湖北省的情况愈发严重,我主动请缨加入了湖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和队友们一起奋战在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隔离病房,不分白天和黑夜,一干就是两个月,为当地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积极贡献。其实在大别山的 60 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也非常想念家里年迈的父母,牵挂家中的稚嫩的儿女,我也有担心,也有害怕。每当在这样的时候,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刚入校门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护士宣誓词宣誓的声音——“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奉献人道主义精神,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每次回想起,都让我不由得挺直了背,抹掉脸上的汗水,坚定念头: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要用我的所学所知,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饮其流者怀起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学校时,每门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师们都会详尽地讲解,使我建立了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熟练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让我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护理带教老师,她们不仅从事着临床护理工作,也负责科室的教学带教工作,在每一次见习实习上,她们用言行逐步教导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医务人员,教导我们恪守南丁格尔精神的内涵: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好好照顾每一位患者。青涩懵懂的我从邵阳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了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一名护理人员,在护理岗位一干就是十二年。十二年来,我奋战在临床护理的一线,对护理工作和医务人员的担当与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回望过往,有心酸的泪水、有辛勤的汗水,但身边留下更多的是无数的感动。我所取得的成绩跟邵阳学院的教育和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母校对我的教育,感谢母校给予我的荣誉和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谨记学院校训:“明德、求真、共生、超越”,时刻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不辜负母校对我的殷切期望!春华秋实,桃李飘香,在第 37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编辑整理:何瑜 李纯 余晓冬 

  • 爱心、热情、责任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听说禹红樱老师荣获了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今天又喜闻禹老师获得“湖南省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荣誉称号,我并不觉得意外,作为她的学生,我倍感自豪。禹老师是我在邵阳学院求学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多年过去了,对她的敬重和牵挂依旧如昔。我很有幸在青春懵懂的年华遇见了禹红樱老师。她如严师、慈母、益友,在我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成了我的引路人。还记得初见禹老师时,便被她高贵的气质、得体的谈吐和极具亲和力的笑容所吸引。走进她的课堂,更深深的被她的风趣、博学、极具魅力的教学方式所打动。我想,此刻应该有很多与我一样满怀着感激之情的学生,想向她道谢,谢谢她的教导,她的关怀,她的指引,她的包容。禹老师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的这所高校教书,至今已有三十余载。多年来禹老师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同时她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01 年她就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高等学校首届两课“精彩一课”比赛,荣获一等奖;2008 年获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称号;2012 年继获得“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后又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16 年获得“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这些年禹老师还获得了邵阳学院许多奖项及荣誉,如:2005 年获邵阳学院首届“优秀教学质量奖”;2012 年又获邵阳学院首届“十佳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013 年获“邵阳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4 年获评邵阳学院“我最喜欢的老师”荣誉称号;2016 年获得“邵阳学院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邵阳学院思考乐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等。同时,禹红樱老师还担任了湖南省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青年学生“筑梦导师团”导师等社会职务。这么多年来,禹老师的荣誉证书堆成了小山,但是她从不骄傲,一路走来,坚守初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她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六字箴言:爱心、热情、责任,至今仍孜孜不倦的站在教学第一线,早已是桃李满天下。 “爱心”禹老师总是把“爱心”放在她为人师表的首位。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课后找禹老师聊天,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难题,大家都毫不避讳的向禹老师请教。禹老师的电话、微信、QQ 也永远都是忙碌的,同学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她总是悉心指导,不厌其烦。我们有时也问禹老师,这些并非您的份内之事,为什么您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呢?禹老师总是微笑着说:“我是一名老师,我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克服困难,并且他们信任我,我就一定会尽全力去做到。”我们有时心痛她:老师,您不累吗?她总是笑笑:“累是累点,但谁让我是你们的老师呢?”我想这就是一种爱的传递,是她作为一名老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怀。有时周末我们喜欢去禹老师家向她讨教一些问题,禹老师总是会抽出时间陪我们。和禹老师畅谈理想、人生,总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她有严师的威严,却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高,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却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问题,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她的言语总是那么温和而又有理有据,与她交谈,仿佛在读一本有关人生的书,让人回味无穷。她睿智而又亲切,聪慧而又善良,她时常与我们品读人生,她的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贵气质留给我们极深刻的印象。我们毕业之后,禹老师还会经常惦记着我们,常常教导我们如何克服刚刚进入社会的各种困难,如何融入社会。每次当她听到学生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或是事业有成的消息时,她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做了这些而欢喜很久。禹老师给学生无限的爱,从课堂到课后,从学校到社会,她教会了我们很多,也带给我们家一样的温暖。我们永远铭记着这份爱。 “热情”禹老师在学校上课是出了名的好,这是有原因的——她有一种热烈的气场在吸引并影响着我们。每次在她的课堂上,她的博学多才、热情洋溢,都不知不觉的把我们带入了知识的海洋。她的课堂总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我特别记得那时我们上禹老师的课,总是要提前去教室,就是为了抢占前排的座位,这在我们班已经成了习惯。禹老师的课之所以能够常讲常新,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我想这与她平时所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她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得自己先有一桶水,甚至要变成一条河。禹老师养成了一种习惯,随时关注时事新闻和网上的热点问题及评论,掌握最新的时事动态,在课堂上随时能跟同学们分享最新的时政新闻以及她的独到见解,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我们经常诧异禹老师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关注这么多的时政新闻并进行整理提炼,她总是笑着说:时间总是挤出来的。禹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充满热情,精力旺盛。记得禹老师的课总是很多,一天 4 节课对于禹老师是家常便饭,即便下课后她已经筋疲力尽,但是只要一走上讲台,她就像超人一样瞬间精神抖擞,焕发容光。或许这就是禹老师所说的,因为热爱,所以焕发无限热情。她爱这三尺讲台,更爱她的学生。我们总是感叹她的旺盛精力,她笑咪咪的说:“是你们给我的力量”。多年以后的现在,我们看见禹老师,她还是这样,春风满面,笑脸怡人,对工作、对生活充满热情! “责任”禹老师对学生倾注无限爱心,对工作付出无比热情,这一切都源于她对责任的理解。禹老师常说:“老师”,这是一个无限崇高的称呼,“思政课老师”它更意味着崇高的责任。我想这种责任感一直占据在她的心头,经过漫长的发酵,早已化为了一种精神,融进了她的血液。她一直坚信:“学生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学生是进步的,我就是欣慰的,学生是成功的,我才是优秀的。”这就是禹老师心中的责任,而这一切都与学生紧密相连。每次见到禹老师她总是笑容满面,似乎在她的世界里,没有阴霾,没有艰辛。其实不然,她同样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家务的操劳,琐事的缠身。但在我的印象中,禹老师总是能把一切都处理得游刃有余,笑对生活。我还清楚地记得禹老师跟我们讲的“角色意识”。她说,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总是要担任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我们有着不同的称呼。一个称呼就是一个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真正树立起对家庭、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感,才能对生活充满自信,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奉献什么,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人生之路才会走得坚实。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深刻的角色意识,禹老师才能够在她的人生舞台上把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那么出色。她那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是这么评价母亲的:“她是一位很睿智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我,更能在思想上指引我,在我最迷茫、最困惑的时候我最想倾诉的对象一定是妈妈。她不仅是我的好妈妈,也是我的好老师和好朋友。我很爱我的母亲,我也非常感激她,没有她引导我一路前行,就没有我今天翱翔苍穹的勇气。”禹老师为女儿的优秀而欣喜,为学生的成长而欣慰,她觉得生活很美好。她经常说:家庭的温暖和这么多爱她的学生就是她幸福的源泉。我为禹老师曾经的付出而感动,为禹老师现在的成功而自豪。我内心坚信着一句话“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禹老师倾注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的心血已经无法计算,望着她眼角随着岁月流逝而被雕琢的痕迹,我们心痛了。我相信她对教育事业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能感动无数人。(宣传部整理)

  • 我校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再获佳绩

    本报讯 8 月 28 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山东大学承办“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刚刚落下帷幕,我校获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同时还斩获高校优秀组织奖。我校从年初开始筹备本届竞赛,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由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负责组织实施,通过举办校内选拔赛,得到了各学院的积极响应,经过多轮遴选,最终遴选出 15件作品代表学校参赛,历时近六个月,最终 5项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取得我校参加此项竞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本届大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吸引了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514 所高校参赛。在克服疫情、决赛延期、暑期高温等重重困难后,由电气工程学院李辉老师指导,来自电气工程学院四个专业的彭旺、谭彦祺、余明江、朱磊等 7 位同学的作品“基于太阳能的自压缩垃圾箱设计”入围决赛,并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获奖比例为 2.38%),这也是我校作品第三次入围全国决赛。在全国决赛的舞台上,我校学子以优秀的科创作品及精彩的答辩展演,彰显了我们邵阳学院的风采。紧扣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创建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工科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李辉 周东一)

  • 我校在“建行杯”第七届湖南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喜获佳绩

    本报讯 8 月 30 日,湖南省“建行杯”第七届“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及国赛选拔赛在湖南开放大学落下帷幕。我校有 3 个研究生项目、3个本科生项目,共6个项目参赛,其中药学院傅春燕博士为第一指导老师的《启森科技——油墨中甲苯含量检测引领者》项目荣获湖南省一等奖,并经过国赛选拔赛,被推荐为参加国赛项目。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参赛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被誉为高校里规格最高的比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住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学院积极谋划、提前布局,发掘项目、精心打磨,举办各类辅导讲座及培训,各二级院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赛,本次大赛我校累计参赛人数5216 人、参赛项目 1469 个,项目数量质量都实现了较大幅度地增长。今后,学校将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主力军;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与大学生并肩同行,激扬青春力量,形成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新局面,为我校大力实施“三三六”战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招生就业处)

  • 保卫处联合市公安局开展“国家安全、
    反邪教、反宗教极端思想”专场宣传教育活动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提高辨邪、识邪、防邪能力,9 月 8 日上午,学校保卫处与市公安局国保支队警校联动,在七里坪校区明德楼开展“国家安全、反邪教、反宗教极端思想”专场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现场,精心布置的宣传点吸引了众多师生的驻足观看和参与。学校保卫干部和公安干警向师生面对面讲解、发放国家安全和反邪教宣传手册,通过开展国家安全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互动,向师生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宗教极端思想和邪教的基本特征、世界及中国邪教组织概况及大学生如何防范邪教等知识,旨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弘扬科学精神,认清邪教及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性,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邪教。通过此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广大师生甄别和抵御邪教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法治观念,营造了群防群治邪教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清爽干净的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 / 张剑 摄 / 朱奕辉)

  • 铭记师恩
    砥砺前行

    (2014 届经济与管理系校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雪峰云,资江浪,魏源故里好课堂;校园靓,天地广,桃李春风意气扬”,听着激人奋进的旋律,思绪又回到了大学的美好时光,脑海中回想起环境优美的校园、散发青春活力的球场、和蔼可亲的恩师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的美好生活。我叫陈涛,2014 年毕业于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管理科学专业,2014 年 7 月,报名参加第一批新疆招录内地高校优秀毕业生赴南疆基层工作计划,通过学校的推荐和组织的考察,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工作,现担任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7 年前,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来到南疆这片令人着迷的热土,开始人生的新征程。犹记得,踏上赴疆列车的那一刻,我心里有激动也有担心,激动的是自己将去往一个从未了解过的地方参加工作,担心的是自己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基层繁重的工作压力,能否坚持到底。但是学院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使我在即将奋斗的路上有了方向和动力。7 年来,我收获了工作的喜悦,体会了基层的辛苦。艰辛的基层工作,无尽的琐事、各方的压力、遗留的问题和哭笑不得的误解,种种琐碎时刻伴随,每当我内心迷茫,思考要不要坚持下去的时候,总会跟一直牵挂着我的老师们通电话,老师的鼓励总能引导我驱除内心的阴霾,引导着我寻求自我突破,在工作中也经常给予我方法指导。老师的谆谆告诫,使我重拾信念,重新去审视基层工作。2019 年,学校领导和老师远赴新疆来看望慰问在新疆阿克苏工作的 50 多名毕业生,老师们的慰问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并牢记嘱托,更加努力的工作。如今,相比于初来乍到时的茫然失措,我心中已然多了些坚定与执着。即使面对再多的困惑,也不会失去最初的方向,更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如今我已彻底爱上了阿克苏,爱上了基层,自己也从一个职场“青瓜蛋”逐渐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对西域曾经荒凉的描述。一百多年前,晚清钦差大臣、湖南人左宗棠一路西征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阴谋,却让世人感慨“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今天的新疆,正以全新的姿态向着美好蓝图大步迈进。摆在我们面前的,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应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现在,我更加明白了入疆前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选择了南疆基层,就意味着选择了困难,选择了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使命呼唤担当,担当成就未来,我会将感恩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动力,转化为一种实践的本能,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信心和“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耐心,铭记师恩,砥砺前行,不畏艰难险阻,不负青春韶华,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母校恩师的教育和关怀!编辑整理:何瑜 李纯 余晓冬